公益网站
景德镇线上博物馆 · 景德镇云誌
欢迎投稿 提供资料 · 建设最全景德镇信息库

【自然环境志】第一章地质:第一节地质演变、第二节地层、第三节构造、第四节岩浆岩、第五节工程地质

2020-12-26
8次

景德镇市地处江西省境东北部,境内主要为中低山与丘陵区。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中,形成了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,为人们生息、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尤其是得天独厚的瓷土矿藏、丰富的燃料资源、良好的气候和便利的昌'江河流,构成一个陶瓷生产所需的 天然供给系统,成为发展陶瓷生产的独特优势,使得景德镇瓷业生 产历千年而仍生机勃勃。


第一章地质

第一节地质演变

据地质测探分析,景德镇市域在中元古代(距今约10〜14亿年)浸没在一片汪洋中, 沉积厚达万余米的泥砂质碎屑岩——火山碎屑岩及喷发溶岩,构成了褶皱基底。中元古代 末期至晚元古代初期(距今约9亿年),强烈的晋宁运动使该区域逐渐上升为陆地,形成一 系列北东东——南西西向至北东——南西向为主的紧密线形褶皱。伴随褶皱作用,又形成 一系列与褶皱轴线大致平行或斜交的断裂和断裂带。与此同期,海水南流,结束了地槽的 发展阶段而转化为准地台阶段,成为杨子准地台、江南台隆的组成部份。这一滨海陆地很 不稳定,时而成为浅海潮坪,时而成为海岛或滨海陆地,如此断续存在达5〜6亿年。至华里西期(距今约3〜5亿年),再次发生海侵,现今的官庄至鹅湖和寿安至东流一带被海水淹没。形成狭长的带状海湾。在此后的二亿年中,海退和海侵现象交替发生,陆地和海湾时隐时现,致使这一地区既有海相沉积,又有海陆相交互沉积。同时.海陆交互沉积的变化中,大量植物被埋入地下,成为这一区域煤矿主要形成时期。当燕山运动发生(距今约1〜 5亿年),这一海湾又上升为陆地,仅低洼处成为河谷盆地。至此,这一地区缓慢上升,在风化剥蚀与河流冲刷的作用下,河流两侧及低洼的河谷中形成了第四系全新统沉积物。

第二节地层

境内地层出露不全。元古界震旦系;下古生界的寒武系、奥陶系、志留系;上古生界的 尼盆系;新生界的下第三系均无岀露。已岀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前震旦系双桥山群、石炭系、二叠系、三叠系、侏罗系、白垩系、第四系。其中以双桥山群在境内出露最广、最全。

前震旦系双桥山群 该层在境内广泛分布,岀露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%,根据岩性和构造组合特征,可分为上、下2个亚群。下亚群分布在经公桥以南,岩性以青灰色、灰黑色粉沙质板岩、板岩为主,间夹青灰色千枚状粉砂岩或千枚岩,板岩中常含有晶形完 好的黄铁矿,层厚4300 —— 4500米,上亚群分布在经公桥以北,岩性以青灰色、黑灰色凝灰质板岩、粉沙凝灰质板岩、绿泥石绢云母板岩为主,夹青灰色、灰色细屑沉凝灰岩、变石英角斑质沉凝灰岩及变余粉砂质凝灰岩,层厚3500 —— 4250米。

石炭系 该系地层呈狭长带状,分布在站鱼山、古田、兰田至天宝的岩山一带和寿安至洞口一带,可分为上下两个统。下统为大塘组,岩性以灰岩、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。上统为船山组,岩性以灰岩为主,偶夹白云岩。该系白云岩和石灰岩经变质作用,矿物重结晶、 常形成大理岩矿床,成为境内大理石的主要产区。

景德镇市地质图

比例尺1: 500000

二叠系 该系地层亦呈狭长带状,分布地区与石炭系相同。区内下统栖霞组,岩性以含燧石结核的灰岩为主,间夹炭质页岩或燧石条带。上统乐平组,在寿安附近零星出露,岩性为砂岩、粉砂岩、泥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。

三叠系 该系地层呈狭长带状,分布在官庄至鹅湖和寿安至东流一带,仅上统安源组,岩性为砾岩、砂岩及页岩夹煤层。

侏罗系 该系呈狭长带状分布在鮎鱼山、韭菜园、腊梨山一带,区内仅有下统林山组, 岩性为砂岩,含砾砂岩、粉砂岩、泥岩,上部夹煤线或岩质页岩。

白垩系 该系呈狭长带状分布在站鱼山、韭菜园、腊梨山一带,区内仅有上统赣州组,岩性为砂岩,含砾砂岩及粉砂岩夹钙质泥岩。

第四系 该系零星分布在昌江、东河、南河两岸和低洼的沟谷及平缓的丘陵区,分布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%,主要为全新统粗砂、砾石、砂质粘土,亚粘土及残坡积层和冲积层。

第三节构造

根据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对江西省构造单元划分的最新意见,景德镇市区域属杨子准地台江南台隆九岭——高台山(八字脑)台拱的东段,为四级构造区的高台山穹断束区。南临萍乡——乐平台陷,并临都昌—— 水台陷、褶皱构造在双桥山群地层中甚为发育,紧 密线型背向斜构造交替展现,断裂构造也甚为发育,其主要褶皱、断裂构造分述如下:

褶皱构造

高台山复式背斜为九岭——高台山巨型复式背斜东段核部所在,沿轴部地层为双桥山群下亚群下部地层,两翼为下亚群的上部地层。轴线大致呈东西向,西端的潘村以西地区逐渐倾伏。从潘村向东经板坑坞、峙滩、桃岭延至皖南祁门——宁南境一带,为盖层所复盖。西段地层多向北倾,东段地层多向南倾,两翼北东走向,短轴褶皱相当发育,并作右行侧列式交替展布。由于这类短轴褶皱发育,而使岩层产状多变,尤其在倾伏部份,往往出 现不够协调的岩层产状、波阳——景德镇复式向斜属於萍乡——乐平复式向斜东段的组 成部份,轴向呈北东——南西向,主要由石炭系及下三叠统组成,南西端被波阳湖区及第 四系复盖。北东端经五股尖延至皖南祁门县境,北西翼由於断层功切,已大部分剥蚀殆尽; 南东翼岩层倾角由于断裂影响,变化极大,陡者达70°一80°,缓者仅15°左右。

断裂构造

宜丰——景德镇深断裂呈北东——南西向,倾向北西,倾角大于60°,断裂形带经本市 南缘的站鱼山、南安、天宝、延至皖南祁门县境内。该断裂成于晋宁早期,而后经各次构造 运动不断加深,改造和扩大。断裂在境内长约60公里,多为中新生代地层复盖,呈现凹陷盆地,断裂在省内延长约500公里,由一系列长10公里至100余公里的斜冲断层密集排列而组成,是市内高岭土矿及瓷石矿的主要成矿远景区。

西湖断裂呈北东——南西向,从桃墅经西湖延至西溪,长约21公里,形成在印支—— 燕山期。该断裂南翼为上泥盆——中三叠系一套灰岩和煤系地层;北翼为前震旦系板溪群 地层。

潘村——经公桥断裂呈北东——南西向,从潘村经经公桥、九龙山至白毛港,长约30余公里,形成在印支——燕山期,发育在前震旦系板溪群一套地层中。

三龙——桃岭断裂呈北东——南西向,西起江家经三龙、韩源、桃岭延至皖南祁门县 境内,长50多公里,亦形成在印支——燕山期。

第四节岩浆岩

境内最大的岩浆岩体为鹅湖富斜花岗岩体,其次为零星分布的小岩体,现分述如下:鹅湖富斜花岗岩该岩体西起臧湾,东至东阜、高岭村一带,北起锦溪、周家坞一带, 南至郑村坞、横龙躍一带,岀露面积约100平方公里。据省区测队取样测定,距今约1.6亿年,为燕山早期侵入的岩浆岩。岩体中部多为中粗粒花岗岩及细粒二云母花岗岩,主要蚀 变有钠长石和绢云母化,其裂隙发育及钠长石化蚀变较强的地段,风化后常形成高岭土矿 床。该矿在高岭村被开采的历史悠久,局部堆积的尾砂厚达十余米,是高岭土的命名地。

桃岭、金村岩体形成时代与鹅湖岩体相同,其岩性也与鹅湖岩体一样,两岩体出露面积分别约为7平方公里和3平方公里。

大洲洞里花岗岩体大洲岩体分布在大洲、板坑坞一带,岀露面积约1平方公里左右,潘村、沙岭地亦有出露,面积约1平方公里。洞里花岗岩体分布在洞里一带,出露面积约5平方公里。上述二岩体形成时间略晚于鹅湖岩体,属燕山晚期侵入岩体、裂隙发育地 段和钠长石化较强的地段,常风化形成高岭土,岩体附近常形成石英脉型黑伺矿和锡矿。

境内各类脉状岩体岀露很多,特别是深断裂带内及两侧,脉岩更为发育,主要脉岩有微晶花岗岩、细晶岩、长石石英斑岩。石英斑岩、石英长石斑岩。

上述脉岩断续出露,脉长百余米至千余米不等,脉宽者可达20余米,蚀变风化后常形成软质或硬质瓷石矿床,是景德镇陶瓷生产的主要矿产资源。此外,尚有闪长岩、花岗闪长 岩、花岗斑岩岩脉及小岩体。

第五节工程地质

景德镇市为第四纪地质构造,影响城市建设的动力地质现象并不严重,届于城市已建区和规划区的第四纪地层,一般未发现不良的地质现象。

据1962年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,景德镇最为有利的工程地质区域是二级阶地,其组成主要岩性为上更新世下蜀层,地质构成为粘土、亚粘土、亚砂土、卵石或碎石。其特点:地 势平坦微带起伏,不受洪水淹没,优于一级和三级阶地。二级阶地在南河有较好的发育,在 马家段、新厂及茅家坂一带有些地表略带切割现象,老市区中山路以东及西市区官庄以 北,平行昌江河高于一级阶地的平坦地形,亦为二级阶地。在马家段一带钻孔发现有喀斯 特现象,被埋藏于石灰岩的吉地里面,低于近代的侵蚀基准面,现大部分溶洞被粘性土充 填,使地下水循环受到限制。

勘察资料结论为:喀斯特区在近代已停止发展,不利于工程的地质因素已极少,可安排一般的工业厂房及民用建筑。

举报收藏 0打赏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