讯 身为一名村委干部,她恪尽职守、默默奉献,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事,从不敢有半点懈怠。作为一名母亲,她教子有方,立规矩、讲文明,注重孩子品行培养。多年来,这个温馨的小家始终传唱着立言立行的好家风,温润着身边的人。这就是荣获萍乡上栗县“最美家庭”称号的易海萍家庭。
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,易海萍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用热情与真诚服务群众。从事多年计生、民政等工作的她还主动请缨担任村扶贫专干。接任新岗位,刚开始也是一脸懵懂——“帮扶谁?”“谁来帮?”“怎么帮?”面临着专业知识的空白、业务技能的缺失等等。但她坚信只要多学、多问、多走访调研,就一定能胜任工作。通过强化学习扶贫政策,向领导、同事请教扶贫工作方法;深入村组调研,了解全村低收入农户、低保户、五保户家庭情况等等,渐渐地问得少了,做得多了,干得熟练了。还充分利用上级部门培训、交流座谈等机会深入学习,融会贯通运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。半年后,村上贫困户谁家有多少人,有多少劳动力,分别在哪里就业,还存在什么困难,要怎么帮扶,她都熟记在心,同事都开玩笑说她是一本扶贫“活账本”。
政策尽享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,群众满意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础。扶贫工作千头万绪,既要抓常规,又要攻细节。贫困户辜省宝一家四口,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,生活不能完全自理。为了让大字不识的辜省宝父亲去萍乡住院治疗,她前后多次开车陪同前往,期间还为他们支付住院期间所需生活费。为孤儿胡紫萍办理上户手续;为贫困学生解决线上学习所需学习用品,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等等,4年来,为贫困群众解决的小事情不胜枚举。
付言端一家三口,妻子肢体残疾,无劳动力,儿子读书,仅靠付言端靠种植蔬菜、养狗,打零工为业,生活过得拮据。考虑到付言端有种养殖技术,她经常入户走访,鼓励他利用小额信贷,壮大种养殖业创收。一向谨慎的付言端起初担心风险大,拒绝通过贷款扩大种养殖业,经过她的再三劝导和分析,付言端利用3万元小额信贷增养了肉牛,不仅提前实现脱贫,如今一家还住进了两层的新房。据悉,在易海萍和第一书记的努力下,横水村共有13户贫困户发展了种养殖产业。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脱贫攻坚收官之年,横水村21户贫困户都如期脱贫。易海萍也前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、优秀计生专干、优秀扶贫专干等荣誉称呼。没有豪言和壮语,只有默默无闻的努力付出,13年的基层坚守,四年的脱贫攻坚,让易海萍的头上有了些白发。急群众所急、想群众所想、帮群众所需,在平凡的岗位上,帮助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,她无怨无悔。她在扶贫路上兢兢业业,满腔热忱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村干部的使命和担当,而在她的身后,是一路携手,并肩前行,默默支持着她的丈夫和家人。她的家庭,为她在扶贫道路上的一往无前积蓄着蓬勃的力量。
易海萍的丈夫胡世春从事水电装修之余,会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家里水电问题。村民喊帮忙,他随叫随到。他知道易海萍工作忙,会主动帮忙分担家务活,让易海萍回家后就能吃上热饭热菜。特别是家里来了客人,胡世春会在厨房忙活一整天。有时候易海萍工作忙时,胡世春还会陪她加班。“她在外工作辛苦,作为丈夫,我能做的是把家庭照顾好,让她安心。”胡世春说。
常言道,“顺者为孝”,家中老人有什么需要,夫妻俩总是尽力满足,老人有什么病痛,他们第一时间带着老人去看病,照前顾后。夫妻俩不仅对家里的老人孝顺,还善待身边的老人。从金山卫生院搬到319国道旁后,每次从卫生院门口路过,看见在路旁等公交车的老人,他们都会送老人回家。
在易海萍家,夫妻平时教导孩子自尊、自信、自强,如今,孩子们在各个岗位上都深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。夫妻和睦、婆媳敬爱、儿女孝顺,易海萍一家人在团结友爱的生活中品尝着幸福的滋味。这个普通的家庭是邻里乡亲纷纷效仿的典范,因为他们用点滴小事诠释着幸福的模样。(王萍 通讯员卢绍玲/图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