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乡村振兴核心在人才振兴,须下好人才“先手棋”,打通“三条脉络”激活本土人才“一池春水”,形成青蓝相继、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,为乡村振兴汇聚强大的“人才动能”。
借助“乡情”打通“联络”脉,摸清在外人才底色。“月是故乡明”在外人才大多对家乡有着特殊感情,并且最了解家乡情况,在工作中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,更能提出务实有效的建议举措。要让在外人才人尽其用,就要注重以感情引才聚才,发挥“乡情、亲情、友情”的情感纽带作用,建立在外人才数据库,通过领导干部登门拜访、电话联系、短信问候、微信联络,在传统节假日组织返乡专家人才座谈会等方式,敞开心扉沟通,一方面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、知晓未来发展蓝图,另一方面了解乡贤回归的意愿,掌握他们的诉求和顾虑,吸引更多在外优秀人才回到家乡,积极投身反哺家乡建设,让“各路精英”不再是远离乡村的“离家雁”,而是真正心系故乡、心系农村的“新农人”。
释放“乡愁”打通“机制”脉,用好本土人才能量。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”,乡愁是在外人才与家乡联系的纽带,思念故乡、回到家乡是每位在外人才的心愿。“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”。想要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,就要“一针一线”编织乡村人才规划网,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乡村制度,坚持“减法”和“加法”一起做,在体制壁垒上做“减法”,在激励保障上做“加法”,最大限度向用人主体放权、为人才松绑。不断加大财政支持、创新创业扶持、激励奖励的力度,开辟税费减免、金融服务“绿色通道”,健全成果转化、人才奖补等机制,让优秀“新农”人才吃下“定心丸”。通过政策的“浇水施肥”,让“梧桐树”枝繁叶茂,让本土人才“深耕细作”。
说好“乡音”打通“精准”脉,激活培育人才引擎。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,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。要把培养本土人才放到人才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,加强对各行业领域本土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,以需求为导向,按单“点菜”、因人施教,加快培育大量乡土人才、新型职业农民、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“领头雁”,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头致富的优势,让乡土人才独具特色的“乡音”唱响主角旋律,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保障荣誉,建立激励机制,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本土人才,授予其“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”等荣誉称号,对回归家乡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,推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,提高回归人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。(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委组织部 徐晓薇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