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莺飞草长,翘寒春意渐浓,走进吉安市永新县才丰乡石山村,如今的村容村貌实现了大变样,路宽、灯亮、屋净,新建的家风馆和儿童乐园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。
三月莺飞草长,翘寒春意渐浓,走进吉安市永新县才丰乡石山村,如今的村容村貌实现了大变样,路宽、灯亮、屋净,新建的家风馆和儿童乐园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。
凑零为整,老破小变成家风馆
“家风馆附近以前只有几栋老房子,还有一些荒废的菜园,地虽然不大,可牵涉了十多户人家。”龙安村支部书记颜赵平说,“我们挨家挨户上门,向他们讲解利弊关系。村民由不理解变成支持,有的还主动把菜园往内退让两米多,通过这样把这边零散的土地整合集中在一起,建成了现在的红色家风馆。”
村民肖正光正带着放学的孙子参观红色家风馆,红色讲解员龙超群正向他们讲解贺页朵的家风故事。“除了红色家风馆,我们还把油槽展示、初心体验、红色书屋等功能集合起来,让家风传承更立体,更直观。家风馆紧邻县城,又与学校相邻,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人群100余场次。”
“红色家风馆是围绕贺页朵同志以红传家的故事、事迹打造的,与誓词广场交相辉映,家风馆建成以来受到了广泛好评。”才丰乡党委书记王国锋介绍道。“为抓好管护工作,我们选拔年轻乡村干部,组成红色讲解员队伍,全天候进行家风馆讲解。同时,以村保洁员为主,村民自治为辅,组织了一支10人的保洁队伍,完全可以满足整个石山的人居环境需要。”
修旧焕新,小村落变成山居图
“真看不出来,这里原来竟然是个小公园!”村民们趁着晚饭后的闲暇时光,三五成群地在石山公园中游览,边欣赏风光边惊奇地讨论——
通过疏通沟渠、水塘,原先的“两塘一溪”重现光彩。紫藤长廊、鹅卵石等旧有元素点缀其间,在公园中焕发了新的生机。如今的石山公园,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,再现了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场景。
这样的改变,正在石山各地悄然上演。那围墙,是用老房拆除后废弃的青砖、瓦片、陶罐砌成,与朴素的田园风景相映成趣;那荷塘,原先只有厚厚的淤泥掩盖着零落的枯枝败叶,经过修整,如今已隐隐显现出“翠盖拥红妆”的风景。本着循环利用,用旧修旧的建设理念,石山真正实现了“小投入,大效益”。
“我们村现在变得这么漂亮,是乡里、村里干部下了大力气的,我们现在不仅要管好自身,也要管好小孩不能乱丢垃圾,共同维护这个美丽的村庄。”在1月份的石山“屋场会”上,村里老党员肖宝元发出了倡议。
“石山的美,不仅要外在美,更要内在美。”石山理事小组组长刘细兰说,“石山新农村建设以来,注重发挥五老和在外乡贤力量,组成理事小组。得益于乡里“1+3+N”基层治理模式,在村两委的帮带下,理事小组很快便发挥了作用。以屋场会、半月谈等形式,宣讲乡风文明,面对面调解矛盾,现在的石山实现了矛盾在村里化解。”
这座“以红树名”的小村庄,正逐步形成“红石山”的村民治理品牌。
引贤回乡,枯枝丫变成梧桐树
百汇农庄内,背靠荷塘的阳光房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目光,其建设者龙慧娟正精心构思着未来规划。光看如今绿植环绕、房屋齐整的农庄,谁也想不到这里原来是一片废弃的养猪场。
“我一直在外做园艺绿化产业,本身就想着回乡发展,没想到乡政府刚好找到我。这不,打瞌睡递枕头,顺理成章地就回来了。”被问及为何回乡,这位巾帼爽朗逗趣的语言引来一阵笑声。“儿童乐园的那些草皮、鲜花都是我现在做的产业,大家也都看见了,质量杠杠的!等建好后,我打算将这个农庄改造成园艺产业直播销售基地,互联网销售这个风口我可不能落下,大家到时候都来捧场啊!”
来到的是初心广场旁的陶艺馆,这是当地陶器烧造文化与乡村振兴产业的“双向奔赴”。馆内一排排精致的陶器排列齐整,油盐钵、酒盅、药壶、茶具……吴馆长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这些陶器的历史,前来体验陶器烧造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。陶器制作时,他又事无巨细地讲述着“揉泥、拉坯、修整”的诀窍,很快,热火朝天的陶坯制作场景便在馆内上演。
“我是当地陶艺传承人第七代传人,清朝时期,我的祖上便就地取材,开始烧造民制陶器。如今乘着石山新农村建设的东风,我来到这里‘落地生根’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让这一古已有之的文化被传承发扬,也为当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。”吴馆长语重心长地说。
“石山环境美、建设美、人文美,自然也少不了产业美。通过立足地域禀赋、深挖文化内涵、尊重市场规律,石山引贤回乡,让乡村特色产业变得更有生命力,更让乡村产业红利惠及更多农民群众。‘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’,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才来到石山,扎根石山,建设石山。”村支部书记颜赵平说。(邹竞)